中欧瑞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瑞博投教 > 正文

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如何识别虚假私募


随着私募基金的发展,私募基金在作为重要理财手段服务投资者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常发生知名私募被冒名诈骗投资者的情况。在此,普及一些常用方法识别假私募。以下是识别真假私募的核心要点和实用方法:



基础资质核查


备案信息查询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官网:所有合法私募必须备案。通过官网“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栏目,输入公司名称或登记编号,核查其备案状态、业务类型及是否存续。


·警惕“伪私募”特征:未备案却以“私募”名义募资,或备案信息与宣传不符(如实际募资规模远超备案范围)。


从业资质验证

·管理人团队需具备基金从业资格,可通过协会官网“从业人员管理平台”查询。

核实团队背景,警惕频繁跳槽或无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



宣传与销售行为


非公开募集原则

·私募不得通过公开广告、朋友圈、讲座、电话推销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若通过群发短信、社交媒体广泛拉人,可能涉嫌违规。

·警惕“拼单”“代持”:销售人员诱导未达合格投资者门槛的人凑单购买,属违法行为。


合格投资者门槛

·合格投资者需满足:金融资产≥300万元/近三年年收入≥50万元,且投资单只私募金额≥100万元。若对方降低门槛或伪造资产证明,需警惕。



费用与收益承诺


费用结构异常

·正常私募的管理费通常为1%-2%,业绩报酬为超额收益的20%。若费用过高(如管理费超3%)或存在“保底分成”条款,可能为骗局。

·警惕“先返息”:以“利息”名义提前支付收益,实为庞氏骗局。


收益承诺陷阱

·私募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若对方声称“年化15%无风险”“国资兜底”,均为违规话术。



合同与运作细节


合同条款审查

·核对合同中的投资范围、锁定期、赎回条件、费用明细等。模糊表述(如“其他投资”)可能隐藏风险。

·警惕“抽屉协议”:口头承诺与书面合同不一致,例如私下承诺回购但合同中未体现。


资金托管与透明度

·正规私募需由银行或券商托管,资金流向受监管。若资金直接进入个人账户或未明确托管方,风险极高。

定期获取净值报告、投资持仓等,若管理人长期不披露或推诿,需警惕。



其他警示信号


异常公司背景

·公司注册地址虚构、办公场所简陋、官网信息陈旧或无法访问。

·高管团队频繁更换,或存在关联公司异常(如多家“空壳”关联企业)。


回访与冷静期缺失

·根据法规,投资者需经过回访确认如需24小时冷静期方可缴款。若跳过这些流程,可能违规。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