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入市前十年,我收获的三个道理!
我是潮汕人。1993年大学毕业后,开始进入到证券行业工作。当时加入的是联合证券深圳赛格营业部。在那个上交所也刚开业两年的时代,市场中主要还是技术分析、资金/庄家大流行,价值分析的土壤还极其贫瘠——我大学毕业的论文写的就是《股市的技术分析》,由此可见一斑。
但这个论文也说明,那个时候,我已经对股市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这一点,至今快30年了,也依然没有变化。
应该说,我职业生涯的起步是非常不错的。我到公司报到不到一周,就被领导叫去,说公司要做自营,让我和另一个小伙子一起试试。能管上钱,对于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得的!我常说,这就好比一个战士,刚上部队,枪还不会用,直接就派上前线了。这对于我个人而言,自然是感到有压力的,但也正因此,才得到了重压下的锻炼。
在我入行的前两年,整个市场处于熊市之中,买什么什么跌。指数级别的最大回撤竟然可以到70%左右。也正因此,我从一开始就对于风险极其厌恶。
我现在的公司中欧瑞博的英文名是rabbit-fund,也就是兔子基金。兔子这种柔弱的小动物,正是依靠良好的风险管理,时刻竖起耳朵,保持警醒,才得以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图为公司最新的卡通IP瑞瑞兔)。公司名字背后敬畏风险的投资文化,正是我职业生涯最初打下的烙印。这是前十年从业,我的第一个收获。
1996年市场触底之后,指数开始了一波比较有力量的上涨。但由于我过于敬畏风险,常常是所买的股票稍有上涨,我就卖出做了止盈。所以在那段时间,虽然也有赚钱,但操作上,并不尽如人意。倒是在此期间,我所服务的一个大客户的操作,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这名大客户,在市场较为底部的位置,买入了四川长虹和深发展这两个票,各一半的仓位。在整个上涨的过程中,我和他通了30多次电话,分享对于市场的看法。自始至终,他一股都没有卖出。直到有一天,他主动联系我说,要卖出这两个标的。我打开账户时被震撼到了:他已经收获了高达7-8倍的收益。
而这,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原来买入质地优良的好企业,从牛市初拿到牛市尾部,竟有如此威力……
我也从不觉得分享这种反思有任何丢人之处,恰恰相反,这构成了我们现如今策略框架的一部分:所谓策略适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意思——牛市有牛市的操作策略和思路,熊市有熊市的操作策略和思路,很难有一种策略,可以在各个环境中通吃。除了策略框架之外,这甚至成了日后中欧瑞博平台组织框架的底层思维之一。而策略适配,也成为我前十年的第二个收获。
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从业的年头基本上接近十年了。蓦然反思,发现自己虽说进步很大,但前十年并没怎么赚到钱。在大客户投资成功经历的启发下,叠加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对于基本面投资理念的日益认可,我逐渐从“技术分析派”转向“基本面投资派”。这,成为我前十年的第三个收获,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收获。
顺便说一句,我之所以能够读足够多的基本面投资的书,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前文所述的“一出校门就要管钱”的状况。在重压之下,我读书的数量,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投资相关的,在业内都应该是排得上号的。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十年后的转变,可能和十年前的际遇密切相关。
02
个人理念碰撞历史的进程,我创立了中欧瑞博
投向基本面投资一派,我的首战是比较成功的。
2003年初,基于对茅台价值的认知,开始投资茅台。我本身和茅台还是有些缘分的,因为父亲比较好客,也比较喜欢喝酒,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就跟我讲,这是中国最好的酒,他当时大概花了一个月工资的1/3买了一瓶。这么多年我就见他买过一次,他后来把那瓶酒珍藏了很久,所以茅台很早就在我心中留下了“第一白酒”的印象,它刚上市我就关注了。
后来研究下来发现茅台是不愁销路,只愁产量的公司,在上市前就有这个特质,生产多少都卖得掉。茅台的销量是T+5,生产年份加上5年,所以只要知道过去几年的产量,就知道未来的销量,这种模式是非常确定的。
但我一开始研究茅台时也如履薄冰,因为对产量心里没底。当时有个好朋友去调研茅台,见了季克良,当我清楚茅台酒的产量之后,心里就有底了,茅台可以放三年不管。其实我们是在左侧买入,当时还被套了10个点,也有人会劝我,以后年轻人都不喝白酒了,过了十几年,发现大家还是说同样的话。
那时茅台酒一瓶280块左右,茅台是三十块钱一股,每股如果能涨到一瓶酒的价格,就很满足了,当然后面茅台也远远超过这个价格。到2007年牛市高潮时卖出,大概有30倍左右的收益。
(贵州茅台2003-2007年之间的股票走势)
我在新世纪初的熊市之中,选择了去进修,成为中欧EMBA03届上海班的一员。之所以提到这段经历,乃是因为这段经历和我日后的创业密切相关。
在我读EMBA期间,金融班的同学在校期间以同学会的性质成立了一个班级公司,当时主要筹资用于班级的活动经费,多余部分才拿去投资。当时我们班设有七个董事、三个监事,都是兼职的。现在看来,那两三年的回报还是很丰厚的,从最初的注册资本100万,扣除每年各类活动费用六七十万后,账面还有八九百万的规模。
在班级基金积累到一定规模资金后,原来负责管理投资的几位同学就想创立一个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因此班级公司开始投入150万元作为股本金。之后,我和其他校友一起成立了深圳市中欧瑞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我们班的基金占了其中10%左右。最初公司的十几位股东,全部都是来自班级的同学,还有三位同学专职投入到基金管理的工作中。
之所以说是“个人理念碰撞历史的进程”才有了今日之中欧瑞博,一则是因为,的确是我的个人投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再者,我们也的确赶上了一波牛市。而且在这波牛市中,基于我所吸取的曾经的教训,能够拿得住、坐得稳,所以最终的收益是比较理想的。
03
中欧瑞博十五年:四轮牛熊,行稳而后致远
这一段的故事,是我投资生涯最主要的一段!细说来,内容还是非常多的。我姑且浓缩成了这句话:四轮牛熊,行稳而后致远。
能够穿越4轮牛熊,本质上还是因为在风险防范上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
以2015年为例,在6月初市场最疯狂的时候,我写下了《伟志思考:供求关系正在起变化》一文,来告诫自己、也提示风险。这篇文章至今仍然可以在中欧瑞博的官方公众号上看到: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和意识,在2015年过山车那一轮,以及此后的2016年熔断、2018年贸易战、2022年多因素叠加的“世纪下跌”中,在每一轮熊市里,我们的回撤都远远好于大盘。这,也构成了我长区间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在此期间的7座金牛,应该是对我经历这四轮牛熊的肯定吧!荣誉的背后,是认可。伴随认可而来的,是规模的稳健增长。中欧瑞博的规模,在2020和2021年连续跨越百亿和200亿两个大关,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这两年的业绩依然保持跑赢市场,应该说一定程度经受住了成长的考验。
但是我这里想和投资人说的是,荣誉本身的确只是结果,并不希望投资人仅仅以此作为投资的依据。就好像,业内知名的大奖,是从2015、2016开始逐渐拿的。但做出相对较好的业绩,其实是远远早于此的。但那个时候,我们还并不是特别有名气。所以挑选私募管理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深入进去,更加关注其策略本身、及其内核。
04
那么我的投资理念和操作系统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的投资理念包含两个方面:(1)在选股方面,与伟大的企业共同成长,深耕基本面研究,自下而上精选个股;(2)在面对市场波动与涨潮退潮中,坚持尊重趋势、策略适配,自上而下地确定仓位策略、配置策略。
其实根据我前文所讲述的信息,这两点都不难理解。优质企业是必须的,资质不好的企业,一秒钟的时间都不要浪费,它们才是最大的风险点。而策略适配、尊重趋势,则是对于市场的尊重。我曾经说过,二级市场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波动”,在极短时间内估值波动到原来的一半,是很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这家公司的价值不变,就要求它的盈利短时间内翻番。这现实吗?
当然不现实。所以要尊重这种波动,尊重市场本身运动的趋势和状态。
其次来看,我的资产投向属于“成长投资为主、价值投资为补充”的框架。为什么要做成长,我讲个曾经讲过的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如果在80年代末的日本从事证券投资,整整20年间,日经指数从38586点反复向下到9700点,该如何进行投资,才能实现财富增长呢?
经过我长时间的冥想,加上多年的投资实战,得出的答案是:成长投资!在日本1989年至2009年失落的20年间,成长型公司如本田汽车、任天堂等,股价的上涨幅度高达8倍,其表现与日经225指数迥异。
但这里有一个文字游戏,也不得不提:成长股的定义,其实比较宽泛。利润增长5%的公司是成长股,利润增长100%的公司也是成长股。但前者往往被人称作价值股。我对此的理解是:我都不排斥。但关键是,账还是要算得清楚。可能出于追求确定性、管理规模上升等因素,对企业增速的容忍度会上升,但对成长本身的追求,的确是融在中欧瑞博的基因里的。
最后,我想补充一下,我们为何特别重视组织能力的建设,通过打造出有生命力的组织,来保证这样一个投资系统的效能最大化。
我始终觉得,没有一种策略可以在各个市场风格中都能胜出。所以,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复合策略平台。我们借鉴的是美国 capital 集团的多元顾问制度:即多位基金经理各负责单个基金的一部分,以增强该基金的专业性和稳定性!capital 集团的这种制度,已经证实了,在保证业绩的情况下,的确可以将规模做到万亿人民币以上,在较大程度上兼顾规模和业绩。
我们实施的是与此高度类似的行业基金经理制度。投委会在把握各阶段大的投资策略及资产配置方向的基础上,各行业基金经理负责所研究行业的投资组合构建与管理。本质上来说,每个人的知识、时间、精力与能力圈都是有限的,没有全能的个人。中欧瑞博追求的就是将一群各有所长的人,组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这种实践,在过去证明是有效的;我们相信,只要团队保持不断学习与持续进化,中欧瑞博一定能持续为更多的投资人带来稳健、满意的回报!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稀缺!上半年、近五年、近十年收益同时上榜1
长期优秀业绩背后有四大核心支柱。
- 稀缺!上半年、近五年、近十年收益同时上榜1
- 张军对话辜朝明: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对中国的
两人都认为中国需要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力。
- 张军对话辜朝明: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对中国的
- 如何看美国银行危机?中欧瑞博吴伟志:高潮或
这个阶段止损离场就是典型的低谷转身而去。
- 如何看美国银行危机?中欧瑞博吴伟志:高潮或
- "资本市场只有一个信仰永远正确!"中欧瑞博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广东英红镇的街头,一位父亲每天骑自行车出去办业务时,喜欢载着五六岁的儿子一同前往
- "资本市场只有一个信仰永远正确!"中欧瑞博